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网站栏目 > 团学工作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 创建一流大学——杨玲

发布时间:2009-11-12阅读数:

 

 

坚持科学发展创建一流大学

——杨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创建一流大学,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努力突出个性、形成特色,是所有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强调大学走个性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并不是否定大学的共性,而是要在保持共性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处理好高校发展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对政府而言,既要坚持分类指导,为不同类型高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又要加强综合协调,促进高水平大学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面进步;对高校而言,既要立足学校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主攻方向,集中有限资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又要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基础环节和运行机制方面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共有的先进经验。

   继承传统是大学的立校之基,是保证大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注重培育创新型人才,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的活力,保持大学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高等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高水平大学所拥有的人才优势、技术资源和创新能力,是适应社会需要、服务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校应从现实需要出发加强学科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

 如何处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是高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要为社会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基础学科。没有基础学科的支撑,应用学科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且,基础学科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总体发展。因此,高校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二者关系,努力形成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相辅相成的学科体系。

大学的硬件是指有形的物质资源,强调的是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软件指的是精神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内容,强调的是软环境和软实力。对大学发展而言,硬件是基础,是必备条件;软件是理念、制度和氛围,同样是必备条件。因此,必须两手抓、两者都重视,既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硬件建设,营造更加舒适的大学环境;又努力培育更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创造充满时代气息的软件环境。